浏览数量:14 作者: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石埠桥校区 发布时间: 2021-03-11 来源:本站
尊敬的家长:
您好!
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!本学期的期末学情调研即将来临,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复习迎考,现就我们共同关心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,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。
一、复习指导
(一)全部学科的总复习
1.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
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,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,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,做到一目了然。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,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。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、互不连贯的内容,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。
2.消除疑点
在完成了“整理”工作后,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。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。一般来说,这类问题大多是有关考试的“关键性问题”。一定要理解深透,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,必然大有好处。
(二)全力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
这一阶段主要目的,是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,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可以丢开不管。
1.以教科书为中心
语文、英语等学科,要以教科书为中心,反复练习读法、译法、语法等。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,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,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。
2.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
基础不扎实,却猛看各类参考书,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,不但浪费了时间,效果还不会好。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、公式、定理等。面对一门学科,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,可以把了解的部分作一般的复习,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。
(三)各科重点复习
1.把教科书的整个体系印在头脑中
在复习的后期,学生可能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。但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复习过的,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,对全部教科书之间的联系,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。如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,临到考试,由于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,就难以运用自如。
要把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,再专心地看一看,将内容按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。
记忆的时候,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,你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,写在纸上。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,其他内容顺藤摸瓜,按逻辑顺序充实,不必那么费劲就记牢了。
2.由近而远的复习策略
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,一般人往往按考试范围的顺序,“由远而近”地复习,即先复习某一学科的第一册,从1、2、3、4页开始,再复习第五册、第六册。这样复习有好处,开始很用功、很周密。但也有的同学随着时间越来越紧,越往后,越松垮,最后匆匆结束。还有的一看时间不够用,便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,或干脆把后面部分省去,以“碰运气”的侥幸心理来对待考试。
其实,后面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相比,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,难度也高,出题的可能性当然也大。既然如此,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前面的内容上,便有些得不偿失。
另外,后学过的知识复习起来印象还比较深,回忆起来,比较省时间。后学的知识,一般综合性比较强,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,这样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,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、拿不准的知识,再随时往前复习,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,两者都加深了印象。
二、心理辅导
1.家长摆正心态 同时帮孩子调整心态
有些孩子平时学的不错,但可能一到考试就会紧张,个别的孩子现在已经开始紧张了。其实,家长最好根据孩子的进步情况来评价孩子这学期的表现,而不是以期末学情调研成绩作为唯一依据,不必提过高的目标,也别说一些消极的话。考试不是目的,是孩子对自己学习查遗补缺的一种手段。
2.提醒孩子跟上老师的节奏
不要再安排孩子做过多的试卷,对于期末学情调研的内容、题目类型以及难易程度,任课老师较熟悉,也较清楚孩子易出错的是哪些知识点。家长要提醒孩子,尽量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,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3.注意劳逸结合 做好后勤保障
晚上,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睡觉,即使没完成任务,也要强制孩子休息,不能开夜车。孩子复习累了,可以安排孩子外出散散步,不要连续作战。
注意孩子饮食得当,生活规律,并不需要提供特殊的营养,只需多提供一些水果、蔬菜、鱼类、肉类,少吃生冷食品,保持饮食健康即可。
三、考前身心准备
期末学情调研前家长可以提醒学生做好这些准备:
1.准备好考试用具,如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、2B铅笔、三角板、铅笔刀、圆规、塑料胶擦等。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购买正规的2B铅笔,各种考试用品最好用文具袋装好。
2.不准携带任何书籍、笔记本、报纸、草稿纸、修正液、手机、手表、修正带、金属首饰、电子设备等。
3.根据各学科学情调研时间表准备好每门学科需要的内容,安排好复习计划。
心理准备也需要做好:
1、考前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:不要过分关心,这样会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,心态很重要的事,良好的心态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。
2、家长的心情一定要愉快:期末学情调研来临前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,相对于家长,可能压力要远远的高于学生,毕竟学生考一个较好的成绩是家里所有人的期望。
3、不要考前更改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:好的东西多了也会成为负担,物极必反是有道理的。要保持孩子的原有饮食习惯,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。
4、要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:不要因为过分的关心而每天在孩子身边加油,作为学生,他们心里不会不知道要加油的,要适当的鼓励孩子,鼓励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适当的休息,劳逸结合才能带来最大的收获。
在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以及心理准备后,以最饱满的热情、最昂扬的斗志、最刻苦的精神、最坚韧的毅力,全力以赴,坚持到底,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期末学情调研,争取优异的成绩!
预祝您和您的孩子能够收到一份满意的答卷!
制作:朱雨薇
审核:魏海兵、苏晓辉